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期:105-11-14
1. 人工林永續經營策略

 邁入二十一世紀,生態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保育已廣受大眾重視,為反應此世界潮流,天然林繼續禁伐仍為必然趨勢;在這環境下,如何以多元之育林和撫育策略,加強現有人工林之經營,以提升林分健康、林地生產力及品質,以利台灣木材自給率之提升,同時紓解天然林砍伐之壓力,以達人工林永續經營之目標,為人工林當前之重要議題。

 紅檜、台灣杉、台灣肖楠及台灣櫸均為台灣主要造林樹種,惟其有幾個共同特點一直困擾著林業經營單位:(1)隨著林齡增加,林分不同齡級,所應保持之最適林分密度為何; (2)不同立地,其生長收穫趨勢;(3)側枝、分叉之問題,應如何修除,程度又如何,才能提升形質,又能免除修枝傷口遭腐朽菌等感染; (4)如何藉由密度之控制來改善分叉之形質; (5)最適林分疏伐、修枝林齡如何? (6)不同樹種、不同疏伐強度,除對林木生長之影響外,對微環境光度、溫度、濕度之改變如何?對地被植群、養分流量、動物或昆蟲棲地之影響又是如何?(7)造林木若遭受鼠害或氣象危害,如何除伐,配合天然更新及間植,進行人工林林相改良營造複層林。因此,如何針對上述樹種所面臨之問題配合不同經營目標,進行一系列相關之探討,利用適當的多元育林撫育作業增進林木材積之生長及提升材質,又能兼顧環境保育,維持林地永續之生產力及生態系之穩定。


2. 應用遙測技術評估人工林生產力之空間分布結構

 林分空間分布與結構複雜性,關係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健康,進而影響其對於生態、社會與經濟的功能。森林具有多變的結構元件,地面林況與地況的量測與量化是相當花費時間與金錢的工作。遙測是大尺度空間監測最有利,且高效率評估人工林生產力與量化森林結構特徵的工具。聯合國組織,更呼籲各國使用遙測技術監測與評估大尺度森林資源變化。爰此,應用遙測技術、衛星影像及光譜之分析,配合現地林地調查資料,研發繪製人工造林地生產力地圖、監測與評估不同森林類型之技術,作為人工林資源調查方面之輔助工具,提高掌握資源生產力現況即時性,為人工林經營管理必需的重要工作。應用遙測技術評估人工林生產力之空間分布空間,量化大尺度人工林資源現況數據、分析林分結構與繪製生產力地圖,作為人工造林地中後期撫育、收穫策略調整、作業道規劃與經營方針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