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比較多納崩塌地林下耐陰稚樹在雨季及乾季葉部水勢與光合作用

  • 公告日期:113-04-24
作者
鍾安晴、郭耀綸
出版年份
2024
關鍵詞
淨光合作用率、黎明前葉部水勢、胸徑合計值、可用性水分、水分競爭
摘要

臺灣南部多納於2009年發生崩塌現象後,部分區域已有次生林建立,林下繁生幼齡植株。本研究測定該處耐陰樹種之稚樹的黎明前葉部水勢(Ψpd)及淨光合作用率(Pn),比較此兩性狀在雨季與乾季的差異,以探討可用性水分及光量對林下稚樹光合作用的影響。此外,也測定該處小樣區的林冠孔隙率,並計算各小樣區林木胸徑合計值(T-dbh)。結果發現乾季時因冠層上木落葉,使得稚樹可用的光合作用光子量較雨季提高74%,且乾、雨兩季小樣區林冠孔隙率與T-dbh值都呈顯著負向關係。乾季前期及後期10種供試稚樹的Ψpd值均顯著低於雨季時,但不同樹種Ψpd值降低程度差異大。乾季後期石苓舅稚樹Ψpd值降低至-2.70MPa,而樟葉槭仍可達-0.74 MPa,顯示後者有較多可用的水分。小芽新木薑子、小梗木薑子、菲律賓楠、樟葉槭,同種稚樹在3季的Pn值多不具顯著差異;合併此4樹種,則其葉片在乾季兩期的水勢及Pn值都顯著低於雨季,但乾季後期稚樹Pn值仍能維持雨季時的78%。乾季後期稚樹的Ψpd值與小樣區T-dbh值呈顯著負向關係,顯示密集伴生的林木會競爭稚樹的水分。結果顯示T-dbh值應可做為乾季後期小樣區可用性水資源及光量的指標。總結為乾季時雖然可用性光量增加,但因為可用性水量顯著減少,導致稚樹在乾季時其光合作用率低於雨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