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中部蓮華池森林樹種群聚與地形、水分有效性及樹種耐旱性的關係

  • 公告日期:108-10-24
作者
郭耀綸、張勵婉、林易養、余尚鈺
出版年份
2020
關鍵詞
生育地水分有效性、葉部耐旱性、膨壓喪失點葉部水勢、黎明前葉部水勢、季節性馴化
摘要

台灣中部蓮華池森林在山坡不同位置的生育地有不同的樹種群聚。本研究探討該森林樹種群聚 與地形、水分有效性及樹種耐旱性間的關係。試驗樹種包括分布在山脊、坡面、溪谷三處生育地的52 樹種。本研究藉土壤含水率及植株黎明前葉部水勢(Ψpd),指示各生育地的水分有效性。藉各樹種的膨 壓喪失點葉部水勢(πtlp),比較樹種間及不同樹種群聚間葉部耐旱性的差異。結果發現,在乾季期間山 脊生育地的土壤含水率及植株的Ψpd,均顯著低於溪谷生育地。供試所有樹種乾季時πtlp在-2.98~-2.03 MPa範圍,平均為-2.49±0.03 MPa,以大丁黃、南投石櫟、臺灣紅豆樹有最高的葉部耐旱性。山脊、 坡面、溪谷三處生育地的樹種群聚,乾季期間的平均πtlp分別為-2.66±0.05、-2.50±0.07、-2.25±0.07 MPa,以山脊群聚樹種的葉部耐旱性顯著最高。依據πtlp區分樹種耐旱性等級,供試樹種中有29種歸類 為「耐旱」等級,另23種則屬於相對較不耐旱的「中等耐旱」等級。乾季期間大多數樹種的πtlp顯著低 於雨季時,顯示葉部耐旱性呈現季節性馴化。此外,同一樹種沿著水分有效性梯度,植株葉部耐旱性 有明顯的空間馴化,生長在山脊植株的πtlp顯著低於溪谷同種的植株。乾季期間生長在山脊18樹種的πtlp 與Ψpd呈顯著負相關,顯示生理耐旱性較高的樹種,形態上可能也具根深性。本研究發現,生育地水分 有效性及樹種葉部耐旱性,是影響蓮華池森林樹種群聚於生育地空間分化眾多機制中重要的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