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台灣東北部福山試驗林颱風研究重新評估孔隙動態理論

  • 公告日期:108-10-16
作者
林登秋
出版年份
2020
關鍵詞
孔隙動態理論、擾動多樣性與森林動態、颱風擾動、氣候變遷、福山長期生態研究
摘要
孔隙動態理論為擾動、生物多樣性與森林動態之間的關係提出通則性的論述,但引起了廣泛的
爭論。在每年均有颱風擾動的台灣東北部福山長期生態研究站,對熱帶氣旋和森林動態關係的研究指
出,擾動造成的林間孔隙與非孔隙在重要的物理條件,如林下光照量與其變異程度,未必有顯著差
異。因此,耐陰和不耐陰的物種可以共存於孔隙和非孔隙的林下。在這類森林中,不耐陰樹種並非如
孔隙動態理論所假定的一定得依靠孔隙才能在林內存活和生長。在討論孔隙、生物多樣性、和森林動
態的關係時,焦點應集中在環境條件的差異而不是孔隙與非孔隙的區分。在氣候變遷使得極端氣候和
自然擾動更為頻繁的年代,更應該超越一般通則,直接探討導致吾人所觀察到的擾動、生物多樣性和
森林動態之間關係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