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木麻黃海岸造林地2006與2021年間土壤碳庫之變化

  • 公告日期:112-07-10
作者
王巧萍、黃菊美、杜清澤、林冠穎、李俊佑
出版年份
2023
關鍵詞
木麻黃、海岸林、枝葉層、土壤有機碳、土壤總碳庫、土壤碳飽和
摘要

木麻黃為臺灣海岸最重要的造林樹種。本研究調查臺灣六處成熟木麻黃海岸林2006及2021年 SOC%、FFC、礦質SOCstock與土壤總碳庫(TSOCstock)的差異及變化,以探討影響木麻黃林地土壤碳匯 的因子,並瞭解是否老化木麻黃林地已達土壤碳飽和。研究成果得知Ol、Of、Oh碳濃度為44~46、 36~40、20~24%,隨分解程度而降低,不同年度間無明顯差異。O層碳庫總量受控於林床生物量,西 臺灣平均7~18 ton ha-1,顯著高於東臺灣平均1~7 ton ha-1。0~5 cm以下之SOC %不及1%,並隨土深而 下降,且西臺灣的平均降幅比東臺灣明顯。BD與SOC %在擾動頻繁的海岸林土壤無明顯關係,但在成 熟木麻黃林則呈線性負相關,此一線性關係在估算其他木麻黃林地土壤碳庫時省下費時耗力的BD量測 工作。老熟林分的TSOCstock並不隨林齡而持續累積增多,顯示超過20年生以上的木麻黃森林土壤可能 已呈碳飽和,若無人為經營突破此一穩定狀態,將限制土壤新增碳匯的能力。西臺灣因無颱風擾動且 年均雨量較少,TSOCstock平均35.6~52.4 ton ha-1,比東臺灣以木麻黃為主海岸林平均23.8~36.0 ton ha-1 有更高的土壤碳匯能力。相對於颱風衝擊而言,開溝排水對地層下陷淹水區木麻黃TSOCstock總量的影 響不明顯。由七星潭樣區研究成果可知,營造複層且樹種多樣化的海岸林結構,不僅有助提升生物多 樣性與遊憩景觀,更有利於提高林地土壤碳吸存能力,唯其對提升老化木麻黃林土壤碳飽和之程度, 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