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杉幼苗感染Sutellospora nigra內生菌根之觀察

  • 公告日期:100-10-27
作者
顏江河、鐘旭和
出版年份
1990
關鍵詞
臺灣杉、內生菌根、掃描電子顯微鏡、Scutellospora nigra
摘要
分離自林試所六龜分所扇平工作站苗圃之Scutelloapore nigra以玉米繁殖法經六個月後可獲得大量接種源。將回收之孢子接種於無菌發芽之臺灣杉幼苗,在溫室中生長10個月後,進行收穫及根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測。結果顯示接種菌根之幼苗平均高生長達12.2cm,全株濕重為10.42g ,分別為對照組之4.8倍與23倍,顯示S. nigra對臺灣杉幼苗的生長具極顯著的生長效益,而未接種之苗木雖施用完全營養液其生長仍呈嚴重遲滯且瀕臨死亡,顯示臺灣杉幼苗對S. nigra內生菌根的共生有絕對的生理需求;S. nigra,孢子呈深褐至黑色、圓形,平均直徑345μm,孢壁二層,外壁呈凹穴狀構造,輔生細胞(Auxilary cell)呈圓形,表面光滑,8-15個叢生;感染臺灣杉根部後,於皮層細胞第三與第四層形成真菌帶,菌絲的發展延伸只有細胞內菌絲(intracellular hypha),而無細胞間菌絲 (intercellular hypha),叢枝體(arbuscle)發展良好,在崩解中的叢枝體表面具有絨毛狀物質,推測為寄主細胞質在此聚集進行養分的交換,惟囊狀體(vesicle)則未發現,證實Suctellospora與Gigaspora兩屬菌根菌種在感染寄主細胞後並不形成囊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