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牛樟之炭疽病和褐根腐病

  • 公告日期:100-09-23
作者
張東柱、陳麗鈴、邱文慧
出版年份
1997
關鍵詞
牛樟、炭疽病、褐根腐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hellinus noxius
摘要
牛樟炭疽病普遍發生於牛樟扦插苗,種子苗和栽植於林地之較大植株。炭疽病發生於葉片時,造成褐色圓斑或不規則斑,嚴重時全葉枯萎脫落;發生於枝條和主莖時,導致黑褐色壞疽,嚴重時枝枯或地上部枯死。其病原菌經分離與鑑定證實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將上述病原菌接種到地上部,可產生與自然界發生病害相同的病徵,且相同的病原菌也可以自接種發病的組織分離。牛樟褐根腐病於 1996 年首次在台南造林地發現。受害植株葉片萎凋、變色、根部及莖部褐根腐,繼而全株死亡。從罹病的組織均可分離到 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ingham, 此真菌可在鋸木屑太空包上形成完整的子實體,但在寄主未發現完整的子實體。將培養在牛樟枝條上的 P. noxius 接種於牛樟 2-3 生苗的根部,可以引起接種植株死亡,且在人工接種罹病組織上可再分離得 P. noxius。牛樟之炭疽病與褐根腐病為首次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