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牛樟品種檢定與育林技術(3/4)

  • 公告日期:106-10-25
  • 計畫主持人:張淑華
  • 執行單位:育林組
類別
105年度 自辦科技計畫
關鍵詞
牛樟;Cinnamomun kanehirae;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品種檢定;variety test;扦插繁殖;cuttage;育林技術;silviculture techniques;微體繁殖;micropropagation;
計畫摘要
牛樟為台灣的闊一級木,近年因牛樟為高價牛樟芝的原木來源,造成牛樟資源短缺。生技產業為永續牛樟原木來源,開始投入牛樟造林。牛樟造林苗木來源,多來自 採穗園,採穗園母株的樹齡對穗苗生長及造林存活率頗有影響。林試所在101至102 年分別在不同海拔及各地區造林顯示,種子苗與組培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1、3年生採穗園苗,20年生採穗園苗存活率最低。由於種子苗來源稀少,組培苗成為造林及採穗園建造最好的材料。目前林試所已經從前人造林檢定試區中,選拔生長表現佳的營養系建立組培苗生產體系,這些品系在組培生產及造林後生長頗有形態差異。生技業者急需這些品系的性狀檢定資料,以利其投資造林,及建立採穗園。另牛樟天然母樹調查中發現有些母樹易樹心腐朽產生牛樟芝,有些則木心完好,不易感染產生心腐。本計畫也針對這些母樹進行採集芽體進行組織培養及扦插繁殖,作為提供易於生產牛樟芝品系及生產貴重木材品系的苗木履歷,有利於牛樟產業的發展。 105年利用組織培養繁殖牛樟具優良材質之10年生營養系或於天然林採集適合樟芝生長各5個品系芽培養,完成芽體增殖、抽長與發根試驗,芽體增殖率在品系間有差異,培養3個月最佳品系平均每個芽可產生6.5個以上多芽體,此多芽體經抽長後,發根成苗率在95%以上。調查4個牛樟採穗園之存活率與樹高,以栽植於日月潭苗圃之成活率與苗木生長最佳。長嶺苗圃苗木栽植1.5年可開始生產穗條,平均每株可生產約500支穗條,0.1公頃600株可生產30,000支穗條。完成10個牛樟段木成分分析。利用繼代培養與低溫保存樟芝菌種,調查樟芝於不同營養系與段木重量的生長情形,以菌種B、營養系1,3,4,8及大於1.0 kg的段木較適合樟芝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