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闊葉樹混合林之經營與效益評估(3/3)

  • 公告日期:101-04-13
  • 計畫主持人:劉一新
  • 執行單位:集水區經營組
類別
101年度 自辦科技計畫
關鍵詞
人工混合林;多元化育林體系;效益分析;碳吸存
執行成果摘要
本研究以太麻里研究中心闊葉樹人工混合林作業地為對象,探討重要造林樹種之生長特性、監測不同的混植方式對生育地微環境因子之影響,其次,就不同混合林營林模式之作業成本進行效益分析及碳吸存估算,藉研究成果可供原生闊葉樹混合林建造與後續經營策略之依據。本年度為計畫第三年,主要持續進行碳量分析、植被分析、生育地微環境因子監測及成本效益分析,所得結果如次:
在蓄積量方面,以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烏心石的混植處理組合為最佳,總蓄積量為183.99 m3/ha,而以核心樹種為樟樹,外圍樹種為烏心石、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樟樹、以核心樹種為烏心石,外圍樹種為樟樹等混植處理組合的總蓄積量高於平均值,分別為162.40、143.39、151.13 m3/ha,而以核心樹種為光蠟樹,外圍樹種為烏心石混植處理組合的總蓄積量為最低僅為113.24 m3/ha。而碳儲存量,則以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光蠟樹的混植處理組合為最佳,總碳儲存量為85.74 ton/ha,其次為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烏心石、以核心樹種為光蠟樹,外圍樹種為樟樹、以核心樹種為光蠟樹,外圍樹種為烏心石、以核心樹種為烏心石,外圍樹種為光蠟樹等混植處理組合的總蓄積量高於平均值,分別為76.39、75.03、70.52、71.59ton/ha。而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樟樹的混植處理組合為最低僅為47.09 ton/ha。由蓄積量與碳儲存量的結果來看,以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烏心石的混植處理組合總蓄積量為183.99 m3/ha,但總碳儲存量為76.39ton/ha,而核心樹種及外圍樹種皆為光蠟樹的混植處理組合總蓄積量為131.9 m3/ha,但總碳儲存量為85.74 ton/ha。
在地被調查方面,不同混植處理對地被之生物歧異度具1%顯著性之影響,以光蠟樹(核心)-烏心石(外圍)最高(0.85),樟樹(核心)-樟樹(外圍)最低(0.67);在微環境方面,不同混植處理對相對光度亦具1%顯著性之影響,以烏心石(核心)-光蠟樹(外圍)最高(63.34%),亦以樟樹(核心)-樟樹(外圍)最低(15.02%)。
另外在成本效益分析方面,各混植模式之淨現值以烏心石(核心)-烏心石(外圍)最大(119,968元/公頃),樟樹(核心)-樟樹(外圍)最小(-70,594元/公頃);內部報酬率與淨現值具有相關性,亦以烏心石(核心)-烏心石(外圍)最大(11%),樟樹(核心)-樟樹(外圍)最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