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對材料,聰明減碳

  • 公告日期:106-03-30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選對材料,聰明減碳

大家都知道,森林會吸收二氧化碳,而木材則固定由二氧化碳轉化的有機碳,所以多使用木材製品取代金屬、塑膠,就能對二氧化碳減量做出貢獻。但是,林業試驗所研究木材流向與碳足跡卻發現,如果消費者選用的是進口的木材,反而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所謂林產品的碳足跡,是指從樹木栽植、伐採、運輸及加工至廢棄物處理等一系列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和。木材及林產品受航運距離及船型所影響,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差異極大,以航程來看,從亞洲各國進口木材的平均距離約為2,400公里;非洲約為17,200公里;中美洲約為18,200公里;歐洲約為18,500公里。船型以散裝船與貨櫃船為主,前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轉換係數為3.49 g每公噸公里、後者則高達15.92 g每公噸公里。臺灣實木產品主要進口國家依序為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中國大陸及印尼等。澳大利亞進口量雖佔第2名,但航程較亞洲地區多出2倍以上,總碳排放超越進口排名第1的馬來西亞。林試所指出,實木產品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產品生命週期的3.4~18%。若能多使用國產材,有益於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足跡。

圖1.國產材能促進林地循環利用,又可減少碳足跡
圖1.國產材能促進林地循環利用,又可減少碳足跡

自2005至2014年間,臺灣林產品每年進口實木產品約5百萬立方公尺,而國內木材年產量平均不及5萬立方公尺,自給率低於1%。過度仰賴進口,無形中排放更多二氧化碳。根據該所的計算顯示,臺灣進口的實木產品於航運過程之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平均為37.6萬公噸,約需要96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才能吸收!目前全球都在倡議在地消費的概念,即為減少產品的碳足跡。日本為解決進口農產品增加與農業經營者高齡化,提出地產地銷,以增加糧食自給率與活化國產食材,也助於增加在地生產者所得,縮短運輸距離。在林業方面,日本也提出「森林整備加速化。林業再生基金事業」,多方鼓勵國產材生產,預計每年要由森林碳匯中移除1,300萬噸的碳,以因應京都議定書對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要求。

圖2.日本政府大力鼓勵國產材利用,有完善的產銷鏈
圖2.日本政府大力鼓勵國產材利用,有完善的產銷鏈

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說,臺灣對森林採取極端保育的策略,但是大量進口木材及林產品,也在國際林產品市場上造成間接鼓勵非法伐木的不良印象。近年來,林試所對林產業振興投入相當大的研究能量,陸續輔導多家民間業者取得國際FSC森林經營認證;未來不但要健全臺灣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提高木材自給率、改善山村經濟,也須善盡地球村的國際責任。希望大家在選購林產品時,多留意木材來源,如果能選購國產材製品,不僅能鼓勵在地生產者強化人工林的更新速率,更是支持環保、節能、減緩氣候變遷的具體行動。

新聞聯絡人:林業試驗所經濟組  吳孟珊助理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039978轉1325
傳真:02-237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