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莫拉克颱風後六龜試驗林崩塌地空間分佈特性探討

  • 公告日期:101-01-10
作者
陸象豫、林昭遠、黃良鑫
出版年份
2011
關鍵詞
崩塌地分析、六龜試驗林、莫拉克颱風
摘要
莫拉克(Morakot)颱風在2009年8月8~9日侵襲台灣,挾帶而來的超大豪雨,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石流,造成台灣南部地區嚴重水災。林業試驗所六龜試驗林全境處於高降雨區域,致發生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山崩。本研究以莫拉克颱風前後之SPOT2與SPOT4衛星影像判釋其NDVI差異以萃取崩塌地塊,再配合10 x 10 m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藉WinGrid電腦程式分析各崩塌地的地形特性,進而探討此等崩塌地之空間分佈與地形因子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獲知六龜試驗林在莫拉克颱風過後計發生204處崩塌,其總面積約為804.49 ha。此等大規模的山崩,主要係因超大豪雨所觸發,與海拔高及植生種類無相關性。坡度、坡向、距溪流與道路距離則為與崩塌有關的主要地形因子。崩塌地的坡度以60~80%所佔比率為最高,佔總崩塌數的54.4%,合計面積佔崩塌總面積之70.2%,顯示坡度陡崩塌發生的機率將隨之偏高。崩塌地下緣距溪流10 m以內者計49處,合計面積佔總崩塌面積之33.6%,顯示崩塌地的發生與溪流有密切的關係。林道上下邊50 m內計發生34處(佔總崩塌面積24.7%)崩塌,且平均面積達5.79 ha,證實林道闢建亦為造成崩塌的原因之一。豪雨導致土壤層達到飽和,且暴漲的溪水與林道路面水流對基腳沖刷,是造成大面積崩塌的主要因素。崩塌地的方位以南及東南坡向為最多,而此等方位正為颱風的迎風面,承受最大的風速與雨量,因此發生較多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