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拔新領異覓得法、胸懷所及乃自佳」-海岸直播造林新技術

  • 公告日期:109-07-31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拔新領異覓得法、胸懷所及乃自佳」
-海岸直播造林新技術

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耗費6年時間,發展出一種特殊造林新技術-「保護管凹地直播育苗系統」,適用於臺灣東部海岸最前緣林地,專門提供臨海第一線屬於砂岸類型林地,也就是易受暴潮侵襲處之造林使用,以直播的方式培育木賊葉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2年後造林成效高達80%以上,平均樹高可達200~230公分。

由於臺灣海岸地區林木生育環境惡劣,1897年引進具有優異抗風耐鹽且耐貧瘠的木賊葉木麻黃,現為海岸林最前線主要的防風林樹種,屏障後方多樣性高的原生樹種複層林。但木賊葉木麻黃因長期生長於惡劣環境,數十年後林分劣化產生孔隙,再加上無足夠後代填補孔隙,使得海岸防風林破碎化,經營上仍需持續不斷植樹造林,尤其臺灣東部海岸地區,當年度的新植造林地可能遭受颱風暴潮侵襲毀林,是否持續造林常使林業經營者陷入兩難。

圖1、新植造林地遭受颱風暴潮危害全毀。
圖1、新植造林地遭受颱風暴潮危害全毀。

太麻里研究中心主任胡元瑋博士表示,直播造林的優勢在於費用較樹苗造林低,可培育出根系完整及適應力較佳的種子苗,是一種低碳的造林方法,因此若能瞭解木賊葉木麻黃少量天然更新苗的萌發機制,便可運用低成本的直播方法,提供暴潮危害風險高地區之造林替代方案。

林試所太麻里研究團隊指出,為了發展木賊葉木麻黃直播造林的可行性,針對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掌握到臺灣東部海岸地區木賊葉木麻黃的天然更新,受到土壤水分缺乏、枯落物堆積及雜草競爭等主要因子的影響,導致僅有少數天然更新苗能於雜草低及無枯落物堆積的防風林緣外萌發。進一步瞭解天然更新苗如何克服土壤水分缺乏的問題,長期監測發現,天然更新苗喜好於小凹地或地勢較低處萌發,且萌發係在種子覆土狀態下發生,經試驗後發現,播種於小凹地內的幼苗萌發的機率及數量是非凹地的4倍,但因海岸土壤為砂質土,易因凹地內壁的砂土滑落阻礙幼苗生長,於是該團隊將紙杯的杯底割除,製成保護管置於凹地內,以防止砂土滑落,發展出具實務性且可行之「保護管凹地直播育苗系統」;另外為促進小苗生長,待苗齡2個月時,施以少量緩效性肥料增進幼苗生長,並待幼苗高度大於20公分時將保護管移除。

圖2、幼苗於小凹地萌發情形。
圖2、幼苗於小凹地萌發情形。
圖3、幼苗於保護管內生長情形。
圖3、幼苗於保護管內生長情形。
圖4、保護管凹地直播育苗系統之幼苗苗齡8個月。
圖4、保護管凹地直播育苗系統之幼苗苗齡8個月。

保護管凹地直播育苗系統的適用範圍為東北季風迎風面的臺灣東部海岸地區,選擇無林木且地被植物覆蓋率小於10%之林地,並於12月至1月期間實施,粗估此育苗系統的造林成本約為樹苗造林費用之1/3,相當適合於暴潮危害風險高之林地造林使用。

圖5、直播造林2年後的林木生長情形。
圖5、直播造林2年後的林木生長情形。

林業試驗所張彬所長說,土壤水分是造林成敗的關鍵,但水分會隨著蒸散作用散失於空氣中,故攔截土壤水蒸氣,使其凝結成水,不僅可提供幼苗生長使用,同時可提高其生育環境的相對濕度,以因應海岸高溫及乾旱逆境,將是未來團隊研究的重點,期能營造健全的海岸林,並發揮海岸林的公益性功能。

撰稿人:太麻里研究中心 黃俊元 副研究員
聯絡電話:089-781302分機219
E-mail:chun-yaun@tf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