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逾九成民眾同意人工林應適度經營與撫育

  • 公告日期:108-05-29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逾九成民眾同意人工林應適度經營與撫育

森林到底應不應該要經營,或只是做保育即可?研究顯示逾9成的民眾,同意人工林應適度經營、撫育(修枝、疏伐),以維持森林健康,並於去(107)年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總結論提到 : 「為促進林產業發展,善盡地球公民責任,於10年內朝木材自給率5%之目標」。

臺灣森林覆蓋面積,占全臺面積近60%,森林不但提供人類木材、燃料及遊憩等基本生活物質,同時作為生物基因庫、動植物棲地,供應生命存續的功能,此外,亦提供氣候調節、空氣淨化及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在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

臺灣雖然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是林木是否應該伐採利用,長久以來就是林業主管機關與和環保團體間爭議之課題。自民國78年林務局改制為公務機關後,臺灣森林經營不再以生產林木為主要目標,轉為加強森林資源維護與國土保育等公益功能。2007~2017年間,臺灣實木產品每年平均進口約5百萬立方公尺,而本地生產的木材年平均不及5萬立方公尺,木材自給率不及1%,遠低於鄰近的日本(35%)及韓國(16%)。

林業試驗所吳俊賢組長指出,木材自給率高低與森林是否永續經營有密切關係,臺灣大量使用進口木材及林產品,造成國內木材生產功能弱化,正常的林業造林及伐採經營作業萎縮,多年來自給率均低於1%,實屬不正常的自然資源保育利用。長期的封山保護政策,不僅造成國內林產業式微,技術人才承傳斷層,高度仰賴進口,一旦國際木材政策與市場產生巨大變異,木材來源將隨之面臨巨大衝擊。

木材自給率是否應該適度提高,或只是進口外國木材即可?有鑒於過去有部分環保人士主張臺灣不需要有木材生產,林業試驗所近來對全臺民眾進行抽樣調查,超過半數的民眾,不同意臺灣已擁有足夠的森林保護區,然保護區以外可以做適度的森林經營、砍伐收穫,藉此了解對臺灣森林永續經營之真正大眾民意,而非僅是少數偏激環保人士的觀點。

林業試驗所張彬所長指出,為合理的運用森林資源,臺灣地區國有林事業區林地分區為林木經營區、國土保安區、自然保護區及森林育樂區等4種,以自然保護區為最多,占國有林地總面積之43.26 %其次為國土保安區,占36.30 %。林木經營區,僅占17.75%。森林經營目前雖然有森林法、國際森林認證等規範,以確保友善負責任的森林管理,但是調查結果只有20.8%的民眾同意臺灣已擁有足夠的森林保護區,保護區以外可以做適度的森林經營、砍伐收穫。顯示臺灣民眾對森林保護的意識仍然很高。對於臺灣是否應該增加木材自給率,同意者(40.3%)多於不同意者(23.5%)。

近年來,隨者環境意識抬頭,森林經營更加重視維護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資源。但除了保護自然資源外,亦須考量國內木材的供應需求,在符合自然保育與國土保安的前提下,合理的收穫利用國內的森林資源,增加木材自給率,方能善盡地球村一員的責任。

聯絡人:經濟組 吳孟珊 助理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039978轉1325
電子信箱:wumengshan@tf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