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砍樹也可以賺錢的林下經濟

  • 公告日期:105-12-22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不砍樹也可以賺錢的林下經濟

現代人以追求健康、追求美味為生活品味,來自大自然、無汙染的產品遂成為時尚主流。傳統的森林經營以生產木材為主,但先民就是從森林中尋找食材,以滿足日常所需,因此,只要妥善的經營規劃,不用等到森林成熟砍伐,造林一樣可以賺錢。

林下經濟就是利用林地內的生態與環境特性,在林下栽植合適的耐陰性森林副產物,如藥材、食用菇類、水果、堅果及飲料作物等,在不砍伐樹木情況下,可以增加林農的經濟收入。但林下經濟的發展,常讓人聯想到林地濫墾,其實在有效管理之下,林下經濟的發展更可以達到兼顧環境、社會、經濟等永續林業發展。

圖1林下經濟是混農林業的一種經營型態
圖1林下經濟是混農林業的一種經營型態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管轄有130公頃30年以上杉木造林地,這些杉木林逐漸老化,森林底層騰出的空間,只要進行適度疏伐與整理,選擇適合的森林副產物為標的,以農林混合經營概念即可施行「林下經濟」作業。林下經濟的經營採用國際森林認證標準,以檢驗管理經營活動對林地的影響,未來的產品可以透過認證來提高價值,也可兼顧環境生態與碳吸存的效益。

圖2林下經濟作物栽培情形
圖2林下經濟作物栽培情形

咖啡與茶葉是國內飲料市場重要原料,根據財政部統計,每年自國外進口咖啡超過2萬公噸,可創造近600億元市場產值,但國產咖啡年產量約824公噸;國內茶葉市場每年需求超過4萬公噸,可創造近1,500億元產值,但國產茶葉年產量僅約1萬4千多公噸,因此咖啡與茶葉在國內市場均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杉木林經適度整理後,林下種植咖啡及臺灣山茶,初期存活良好,樹木提供苗木適當遮蔭效果,森林內穩定的溫溼度,也可以降低林下作物用水需求,可生產無汙染且高品質的飲料原料,提供健康優質的山珍,增加林農的收入。

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指出,為解決林地轉作其他作物或超限利用的問題,混農林業是一項可提供經濟誘因的政策,在保持森林冠層覆蓋下,藉由多樣化林下作物生產,使農民保有中間收入;輔以適當的林地管理措施,還能增加碳吸存、淨化空氣及提升森林美學等附加價值,可提高農民營林意願。

聯絡人: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黃志堅
電話:049–2895535 # 103
電子信箱:cchuang@tf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