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 : 2014-05-19
什麼是"森林動態樣區"
森林的動態變化(forest dynamics)為近年來森林生態學研究上的重要趨勢。在傳統的森林生態研究中,大多著重在了解森林內植物社會組成、結構這一類靜態的生態現象。然而現在使生態學家更加熱中的是,如何探究森林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各種動態變化以及造成變化的原因,甚至於試圖去暸解在所有的森林之中是否存有一定的生態機制,可以控制植物族群的生長、死亡與更新動態,或是可以解釋物種分布情形、調節物種共存現象,進而決定了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高低。
為了從事這樣的生態研究,則必須規劃出一套有別於傳統的分散式、小面積、一次性取樣調查方式,並且要能夠長期地進行重複或持續監測工作,才能夠獲得完整的森林動態資訊。為此,國外許多生態研究機構早在二、三十年前就開始在實現這樣的生態研究,其中尤以美國史密斯森熱帶研究所(The 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之熱帶森林科學中心(The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CTFS)所整合的森林動態學樣區網(forest dynamics plots network),其研究的規模與成果最為學界所注目。在這個樣區網絡中,目前已擴增到有53個大型研究樣區(面積大多介於10-50公頃),分別位於23個國家內,正同時地在監測全球超過450萬株樹木、8,500個樹種的動態變化。而他們所採用的都是長期、標準化、統一的調查研究方式,因此有利於進行跨地區、跨領域、整合性的比較研究。
林業試驗所近年來積極投入此一領域的研究,已在臺灣北、中、南之福山、蓮華池、墾丁地區分別設置25及10公頃的天然闊葉林動態樣區。透過在這些大型樣區內進行定期的每木調查,可以比較不同森林生態系之林分結構、組成,以及在不同外界擾動影響下的林分動態變化現象。此一長期研究計畫將經由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提供政府未來因應國土復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等環境議題,及策略擬訂時的重要參考資訊;並且可與國際性生態學研究接軌,瞭解在全球環境變遷影響下森林的動態變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