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純」才敢大聲!!牛樟到底純不純?林試所以基因解序找出珍貴牛樟雜交的證據

  • 公告日期:109-11-18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純」才敢大聲!!牛樟到底純不純?
林試所以基因解序找出珍貴牛樟雜交的證據

近年寄生於牛樟木頭的牛樟芝(Androdia cinnamomea)在醫藥保健的需求量大,價格昂貴,牛樟木為牛樟芝椴木培養的原料,因此造成牛樟木材需求量大增。但如何判別牛樟木為「雜交」或「純」牛樟? 林業試驗所透過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針對這兩種物種的基因組序列,進行解序工作,藉由基因體分析,證實牛樟與樟樹發生天然雜交,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正式發表在知名國際期刊上。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的常綠大喬木,更為臺灣特有樹種(endemic species),木材性質優異,為臺灣珍貴闊五木之一。大約20多年前,在花東一帶,出現牛樟與樟樹雜交的情況,發現牛樟種子(僧帽狀),培育出的種子苗出現樟樹的型態:即葉背披覆粉白狀態。而這些疑似雜交牛樟的苗木,所結的果實型態也和牛樟相似屬於僧帽狀,因此容易造成把「雜交」牛樟誤種成為「純」牛樟,也讓許多種植牛樟的業者困惑不已。

圖1. 研究人員辛苦進入原始林中採集根株萌芽牛樟葉片作為代表植株,並進行分子試驗工作。
圖1. 研究人員辛苦進入原始林中採集根株萌芽牛樟葉片
作為代表植株,並進行分子試驗工作。

圖2.牛樟、雜交、樟樹種子外觀(未成熟)。左至右分別為牛樟、雜交、樟樹(採集拍攝於2019年8月份)。
圖2.牛樟、雜交、樟樹種子外觀(未成熟)。
左至右分別為牛樟、雜交、樟樹(採集拍攝於2019年8月份)。

負責這項工作的吳家禎博士指出,研究蒐集全優良牛樟品系與全臺老樟樹個體,並且收集具有爭議性的疑似雜交牛樟的代表性個體,將每個樣本獨立,透過簡化基因組的流程,將龐大的基因序列先鎖定特區域進行定序,再將每個樣本進行定序,找出個體間單一核苷酸多型性點位(SNP)進行分析,證實牛樟與樟樹的雜交的確是從花東而來,且透過遺傳結構的結果,表示東部樟樹基因與牛樟進行雙向的雜交漸滲並產生雜交牛樟,研究也證實雜交牛樟的母本確實為牛樟,未來可進一步開發成為科學鑑定雜交牛樟植株的分子標誌。

林業試驗所張彬所長說明,牛樟芝是重要的森林副產物,牛樟更是臺灣樹種中,具有全基因體定序資料的經濟性林木,透過分子技術,未來進一步發展牛樟分子育種工作,不單有助於牛樟保育工作,更提升牛樟在木材利用、生醫保健的永續發展利用。本次藉由全球第一篇樟屬植物中的SNP分子鑑定工作,在研究上極具有重要里程碑。

林試所表示,過去在牛樟木材、苗木的鑑定上,林試所也曾開發葉綠體基因組序列的種間鑑定,這次透過開發大量的SNP研究,可以有效鑑定雜交牛樟。未來該所將建立更多國內重要林木的基因指紋資料庫,如目前在進行的香杉、相思樹等,皆有助於林木育種、森林遺傳多樣性保育策略,提升臺灣森林的健康、苗木培育與國內木材市場的具體價值。

科學小辭典:
雜交漸滲:簡單來說就是兩物種雜交後代,再與親本回交的現象。
基因指紋: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說真的有一個指紋,而是每個物種或是個體的基因序列都有其獨特性,表示起來都像是人類的指紋一樣,可以鑑別。

撰稿人:育林組 吳家禎 副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039978轉108
電子信箱:chiachen@tfr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