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不同苦茶油之品質、成分暨分析技術之研究(1/4)

  • 公告日期:105-04-01
  • 計畫主持人:許富蘭
  • 執行單位:森林利用組
類別
104年度 自辦科技計畫
關鍵詞
苦茶油;camellia tree oil;脂肪酸;fatty acid;螺旋擠壓法;screw extrusion;壓榨法;pressing extraction
計畫摘要
本計畫第一年度已製備逾百種苦茶油,所得油品進行分析試驗,結果發現不同產地所製苦茶油之收率在30%~45%之間,有相當大差異,各單株所產苦茶油之微量成分(tocopherol, sterol, squalene等)皆有差異,唯脂肪酸、顏色、氣味、酸價、碘價、比重、折射率之差異不大。而單一來源三種製油法之顏色與氣味之差異明顯,微量成分亦有差異,而脂肪酸、酸價、碘價、比重、折射率差異不大。初步以餅式壓榨所得小果苦茶油進行老鼠餵食試驗,發現苦茶油在心血管活性方面具減少血管壁厚度之活性,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小果種油茶果實中果殼與種子比例,果實約佔1/4強,種子佔3/4弱;種子中種殼與種仁比例,種殼約佔1/3,種仁約佔2/3。比較螺旋擠壓法、餅式壓榨法與溶劑萃取法等三種不同製油法製取苦茶油,收率以溶劑萃取法最高(35~47%),而餅式榨油法(28~37%)與螺旋榨油法(33~41%)之得油率較低,受種子脫殼程度、含水率、進樣量、壓榨溫度、過濾程度等因子之影響。不同產地、栽培模式所得之小果種油茶果籽,其含油率及得油率會有所差異,外觀果實較大者,得油率不一定較大。比較萃取、冷壓以及螺旋壓榨等不同製程下之苦茶油之酸價、過氧化價皆符合標準,差異不大;脂肪酸組成與碘價差異不大。苦茶油之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佔12%,主要為荳蔻酸、棕梠酸、應脂酸;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佔87.9%,油酸(C18:1)佔74.6%,亞油酸(C18:2)佔12.2%,亞麻酸(C18:3)0.49%。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為1:1。三製程油品之折射率、總酚含量與抑制DPPH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差異不大。每100g苦茶油中,含生育酚19~42mg、芝麻素小於1mg。
市售之苦茶油性質比較,隨機挑選4種市售之苦茶油與苦茶油試製品,進行比較其物理性、化學性及不飽和脂肪酸的差異性,結果顯示市售苦茶油疑有混摻其它油之可能。
餅式壓榨苦茶油降血壓試驗發現,長時期餵食低劑量苦茶油組,試驗鼠收縮壓出現下降現象,減少胸主動脈管壁增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