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林業生產示範專區建立之研究(2/4)

  • 公告日期:107-03-15
  • 計畫主持人:何政坤
  • 執行單位:育林組
類別
106年度 自辦科技計畫
關鍵詞
短伐期樹種;雜交桉;雜交泡桐;林業生產專區;
計畫摘要
台灣木材消費量年約500萬m3 ,菇蕈用材約35萬噸,多仰賴進口,產品產值超過600億元以上。政府從2013年起在休耕地推動短期樹種造林政策,預定造林後6-10年開始伐採造林樹種為相思樹、杜英、楓香與桉樹。林務局預估造林6年後可採收57噸/ha的原木,林試所為因應政策達成目標,在2011年開始建立短期樹種造林與育種試驗,共造林10公頃,預定在2015年起開始陸續伐採,驗證短期樹種生產潛力。根據目前造林資料,此一目標頗難達成,除非選擇適當樹種造林在具有土壤硬盤與高容積密度的休耕地,以及發展全株利用。農民想獲得最佳利潤經營方式是獲得高價值的合板用材,也就是具有末端直徑大於25 cm的原木。剩餘的小徑材作為菇木粉,枝葉萃取精油或萃取加工成機能性食品。我們已經在苗栗建立9個短伐期樹種造林示範區,以不同栽植密度與樹種混植。本計畫將以此示範區為基礎建構良好的育林技術與經營體系以生產多用途產品。吸引更多農民投入造林,更多不同產業包括造林業、合板業與生技業投資,以逐漸凝聚產業群落,進而形成林業生產專區。本年度我們建立3個示範區的解說排,說明試區建立目的、試驗設計、參試樹種、及其用途。我們調查5月與11月颱風前後各樹種的MAI生長表現。在花蓮區,泡桐與山黃麻生長快速且具有抗風力,因此選擇此二樹種在桉樹遭颱風摧毀的3公頃林地造林。本年度有2強颱侵襲南台灣,桉樹與造林闊葉樹種風倒嚴重,但泡桐仍穩定成長,因此本區適合泡桐造林。苗栗栽培區未受颱風影響,本區由雜交桉、赤桉與9種闊葉樹種混何造林,林相優美,水保局建立步道與池塘的生態園區,吸引許多遊客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