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赤楊與山黃麻育林技術之研究 (1/4)

  • 公告日期:104-04-15
  • 計畫主持人:陳永修
  • 執行單位:六龜研究中心
類別
103年度 自辦科技計畫
關鍵詞
台灣赤楊;Aluns formosana;山黃麻;Trema orientalis;林木選育;Tree Breeding;育林技術;Silviculture Tech
計畫摘要
1.於六龜試驗林多納、鳳崗林區分別選擇壯年齡之山黃麻母樹各5株,於3月份調查其物候現象,發現兩地區之物候現象差異不大,而相對於台灣赤楊在兩地區之物候現象則相差約20天。
2.山黃麻種子在經由變溫處理15~25 ℃之間發芽3個月之後,種子發芽率最高可達85.1%;山黃麻以不同容器培育,在經過120天之後,比較地上部高生長與地下部根系之生長差異,發現如以穴植管培育其根系已完全分布整個管壁,並完全包住介質,將兩種不同容器之苗木進行造林,於4個月後調查其成活率與苗高生長差異不顯著。
3.於102年10月1日在花蓮光復共同試驗區進行台灣赤楊與山黃麻一般造林,面積為0.3公頃,於104年11月13日進行生長調查,山黃麻因麥得姆颱風淹水影響幾乎全數枯死,而台灣赤楊的平均樹高為351.25±150.8公分,平均胸徑為3.12±0.25;其次於菇木樹種造林試驗區,參試樹種有山黃麻、台灣赤楊與油桐,於104年11月13日進行生長調查,試區也因颱風淹水山黃麻與油桐全數淹死,僅台灣赤楊的生長表現較佳,平均存活率尚維持在74%,而平均樹高為286.4±28.5公分,平均胸徑為2.05±0.54。
4.在8月中旬於六龜試驗林第4林區,海拔750公尺處規劃面積0.35公頃進行台灣赤楊不同栽植密度試驗,分別以1.5×1.5m與2×2m之不同栽植距離進行造林,於9月中旬調查其造林成活率為98%;而其平均苗高生長則介於80~110公分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