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北植物園

園區介紹

林業試驗所附屬的臺北植物園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在博愛路南端,佔地約8公頃。西元1896年,日本統治臺灣,在小南門外官有地先闢建苗圃,由殖產部拓殖課之林業試驗場管理,面積初不及5公頃,而後迭經購地擴建,一度達15公頃之多,除一部分供育苗外,餘均劃分區域,闢為母樹園,低窪處則挖掘為池沼,分別自臺灣及南洋採運母樹植於園內,並插名牌,以資普及植物教育。

西元1911年殖產局附屬林業試驗場成立,以臺北苗圃為林業試驗場本場,西元1921年1月22日,正式發佈林業試驗場本場基地為植物園,8月中央研究所成立,接管原殖產局林業試驗場,另設林業部,植物園仍歸林業部管轄,除繼續原有工作外,植物園亦派員前往歐、美、澳、非洲及東南亞一帶,多方收集樹種,運回培育。到西元1930年左右,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其中泰半為國外引進者,對於學術及自然科學之教育貢獻殊鉅。不幸,二次大戰期間,園區建設中輟,樹木枯竭殆盡。光復後,在林業試驗所積極經營下,竭人力財力,將園區重行整理,同時積極引種栽植。至今,園區內之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搜羅之植物多達2千餘種。

特殊景點

臘葉標本館
臘葉標本館
臘葉標本於臺灣之存放與典藏始於西元1904年,園區之臘葉標本館則至1924年完成,為臺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二次大戰結束前,館中積藏的標本近達3萬 份。至2000年內藏標本達10萬餘份,館內空間已不足存放,標本乃移置於園外之森林研究大樓。原建築以其深具臺灣植物分類研究史之里程碑意義,於 2008年被指定為古蹟。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
園內二級古蹟欽差行臺,伴隨著植物園的經營,才得以留存至今。欽差行臺園內二級古蹟欽差行臺,伴隨著植物園的經營,才得以留存至今。
特殊有趣植物
特殊有趣植物
園區中有一些較為特殊有趣的植物,如穗花棋盤腳樹的花在黃昏和夜間開放,蠟燭木的花長在樹幹上,臘腸樹的果形如臘腸,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的大王蓮等等。特殊有趣植物園區中有一些較為特殊有趣的植物,如穗花棋盤腳樹的花在黃昏和夜間開放,蠟燭木的花長在樹幹上,臘腸樹的果形如臘腸,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的大王蓮等等。
無障礙設施

台北植物園步道系統與相關無障礙設施

固化土步道
固化土步道(佛教植物區、重要木本區、多肉植物區等)
洗石子填縫步道
洗石子填縫步道(名人園、棕櫚區、竹區、民族植物區等)
木棧道
木棧道(中央木棧道、雙向木棧道、裸子植物區、小荷花池木棧橋)
涼亭具無障礙走道
涼亭無障礙坡道(近綠資源區涼亭)
南海門
無障礙電動門(南海門、博愛門)
南門町三二三無障礙廁所
無障礙廁所(A廁、B廁、南門町三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