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植物區民族植物是長年生活在某一個地區的民族或住民,在日常生活中因應食、衣、住、行、醫藥乃至民俗與祭儀的需求所應用的植物。其來源多為當地原生植物,且不同文化對相同植物亦發展出不同的應用方式。
恆春半島之原住民以排灣族為主,食物方面,如做為澱粉類主食的甘藷和芋頭;或作為疏菜之昭和草及假酸漿等。在衣著方面,如以澀葉榕、山黃麻等之內樹皮剝離後製成的樹皮衣;以裡白葉薯榔、相思樹或魯花樹之根或莖作為染色的原料等。南排灣族之住家以木造形式為主,以毛柿或紅柴等打造住屋梁柱;印度鞭藤或黃藤可作為繩索使用;而白茅及五節芒則用來覆蓋屋頂及架建牆垣。
人類利用植物治療疾病的歷史淵源流長,藥用植物大致可分成外敷及內服,如可用來消炎止血的海州常山或三葉崖爬藤;或將雷公根、小葉括根或馬蹄筋等搗碎服用可以退燒。對排灣族原住民來說,不論是進行農事、治病或祭祀祖靈都有其一定的祭典儀式,五年祭中的刺球是由葛藤纏繞相思樹皮製成;問卜治病的祭司,以無患子種子當作神珠在瓠上旋轉問卜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