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植林減碳

  • 公告日期:103-05-16
說明
本計畫以增加森林碳匯、促進國內森林碳管理為主要目標。針對複層林更新管理、平地造林集約經營、混農林業經營等不同林地經營型態對碳吸存之效應進行研究及評估,並整合上述研究結果,發展出一套具本土可行性的植林減碳專案活動規範。

台灣的檜木輪伐期較長,且木材經濟價值極高。棲蘭山地區各檜木林分林木貯存之二氧化碳而言,以天然林每公頃637公噸最高;但以每年每公頃平均的二氧化碳吸存量而言,紅檜人工林可達9.53至10.31公噸,天然更新疏伐林次之,天然更新林更低,天然林最低,僅有3.75公噸,顯示適當的撫育作業可提高檜木林林木的二氧化碳吸存量。

在混農林業成果方面,鼓勵農民在農田裡間植樹木,茶園中的肖楠以每公頃100株的低密度種植於開闊地中,栽植15年後二氧化碳吸存量估計每公頃可高達65公噸,較14年生時增加62%。同時,如果肖楠撫育管理良好,造林初期檳榔應不必強行移除,未來亦有潛力可達到一般森林的碳吸存效應。

在平地造林集約經營方面,農民以經濟收益為其考量之主要因素。而提升造林地生產力及木材性質,不但可提升經濟收益,又可達到植林減碳的目標。關廟地區經疏伐撫育後之桃花心木,二氧化碳年吸存量由每公頃22.1公噸上升為32.8公噸,肯氏南洋杉則由每公頃24.0公噸上升為26.2公噸。兆豐地區在原栽植樹種的造林失敗地每年每公頃的二氧化碳吸存量為0.06公噸,而造林成功已鬱閉林地則可達9.42公噸,差異達157倍,可見樹種的選擇關係著造林的成功與否。

同時,本研究以小規模清潔發展機制植林減量方法為基礎,發展出一套具本土可行性的植林減碳專案活動規範,並以花蓮縣光復鄉平地植林碳匯專案活動進行實證分析。此專案於民國91年至93年實施造林971.3公頃,20年後可從大氣中吸存220,980公噸的二氧化碳。

不論複層林、平地造林,甚至混農林業,依本計畫的初步結果顯示如果能集約經營、妥善撫育,必能增加林木碳固定量,達到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效果,並可兼顧其它森林效益。

南洋紅豆杉台紅1號生長一致與穩定性
南洋紅豆杉台紅1號生長一致與穩定性
六龜試驗地阿里山五子栽種生長情形
六龜試驗地阿里山五子栽種生長情形
芳樟醇型土肉桂穗條嫁接於陰香砧木上
芳樟醇型土肉桂穗條嫁接於陰香砧木上
相思樹種子園
相思樹種子園
牛樟採穗園
牛樟採穗園
桉樹採穗園
桉樹採穗園
檳榔園間植牛樟
檳榔園間植牛樟
檳榔園間植土肉桂
檳榔園間植土肉桂
茶園間植台灣肖楠
茶園間植台灣肖楠
麻瘋樹高產種子生產試驗區
麻瘋樹高產種子生產試驗區
土肉桂葉片開發出之清潔用品
土肉桂葉片開發出之清潔用品
瓊崖海棠果實開發之保養品
瓊崖海棠果實開發之保養品
山葵在植物工廠生長良好
山葵在植物工廠生長良好
轉基因青脆枝毛狀根培養在波浪式反應器
轉基因青脆枝毛狀根培養在波浪式反應器
轉基因南洋紅豆杉細胞培養在波浪式反應器
轉基因南洋紅豆杉細胞培養在波浪式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