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相思樹讓香菇頭好壯壯

  • 公告日期:105-09-18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相思樹讓香菇頭好壯壯

臺灣菇蕈類產業年產值將近百億元,其中香菇產業約佔6成,在人工栽培技術開發之前,香菇只能在特定的季節及地區才能採得,也只有達官顯要才能享用的珍貴美食。近世以來,香菇由野外採集,發展到以段木栽培及太空包栽培,已成為平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普遍蔬食。為解決香菇生產原料短缺問題,政府近年極力推動相思樹的造林獎勵及輔導工作。

位於南投淺山的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具有多年的香菇栽培研究經驗,菇蕈栽培生產原料以木材為主,早期段木香菇栽培多半利用殼斗科樹種,在1983年開發相思樹段木栽培香菇技術,它是臺灣適應性最廣的原生樹種之一,廣泛生長在低、中海拔山地,也是全臺造林面積第二高的樹種,在低海拔丘陵地常形成次生純林。雖科技的發達使得許多木材用途被取代,但相思樹仍舊是栽培香菇的太空包木屑最佳原料。

圖1. 以相思樹等小徑木製作木屑培育香菇。
以相思樹等小徑木製作木屑培育香菇。


相思樹及其他短伐期樹種,能不能作為香菇太空包木屑來源?這是香菇產業所關心的議題。蓮華池研究中心以6年生以下的相思樹及桉樹進行太空包香菇栽培研究,初步結果顯示,6年生以下的相思樹木屑總香菇生產量最高,但平均菇體卻較小;桉樹與相思樹的木屑混合,則可以得到最大的菇體。兩種生長快速的樹種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伐採利用,縮短林農造林投資的年限,也解決太空包木屑來源不足的問題。另外,林試所為加速相思樹生長,也在全臺各地努力選育生長快速的母樹,建立永續經營的輪伐更新技術,穩定香菇用材的供應。

圖2. 杜英等生長快速造林木,小徑木即可栽培段木香菇。
杜英等生長快速造林木,小徑木即可栽培段木香菇。


林試所表示,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平地造林、綠色造林與短伐期樹種推廣等造林工作,使得臺灣森林分布不再侷限於國有林班地,部分私有造林地也逐漸成林,達成造林的環境效益。平地造林的收穫更新並不涉及水土保持問題,短期間即可再生作為香菇栽培材料。造林撫育期間可利用林下種植過貓、山蘇,或健康食品原料,如金線連、櫻石斛等,或畜養家禽,形成互不干擾的食物森林,既可帶給林農短期收益,維持平日生活所需,也符合政府推動「里山倡議」農林山村地景的目標。

新聞聯絡人:蓮華池研究中心 許原瑞主任
電話:(049)2895535轉101
傳真:049-289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