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翻轉臺灣木材自給率,臺灣原生樹種成救兵!試驗林育種優質苗木,明年陸續進入人工林

內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新聞稿
翻轉臺灣木材自給率,臺灣原生樹種成救兵!
試驗林育種優質苗木,明年陸續進入人工林

臺灣木材仰賴進口比率高達99%?臺灣木材的自給率堪憂?擁有百分之六十被森林所覆蓋的山地,臺灣林地面積約220萬公頃,但木材自給率卻低於百分之一。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發表臺灣人工林發展現況,指出臺灣每年木材需求量為600萬立方公尺,108年臺灣木材生產量約3.6萬立方公尺,僅占需求量的0.6%。為降低臺灣對進口木材的倚賴程度,避免木材短缺引發國計民生的衝擊,農委會預計2027 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林業試驗所預計以相思樹、櫸木、香杉、臺灣杉與臺灣肖楠等五大臺灣原生樹種,建立臺灣人工經濟林的發展基礎,以期翻轉臺灣木材自給率。

林業試驗所表示,臺灣木材長期倚賴進口,針葉樹以紐西蘭與加拿大為主要進口國,闊葉樹則以馬來西亞最多,主要供應家具、合板、紙漿等。一旦木材出口國對臺灣限量出口,難免造成民生困擾,如2018年加拿大森林大火即影響木材出口。為免受波及影響,近年來各國積極提升木材自給率,如日本目前木材自給率約三到四成,預期在2025年木材自給率超越五成,而韓國木材自給率約一點五成,2030年木材自給率目標也設定大於50%。

林業試驗所指出,提升木材自給率,主要須改善人工林生產力的不足。臺灣過去砍伐天然林的林地約42.7萬公頃,雖都栽植為人工林,但缺乏經濟性的栽植計劃,人工林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目前僅132立方公尺。林業試驗所期望導入經濟性人工林的規劃,在國內現有的人工林裡,取10至11萬公頃作為經濟性人工林生產專用,如此則經濟性人工林面積約占臺灣森林面積220萬公頃的5%,將輪伐期定在30年為目標,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可達到600立方公尺。

林業試驗所目前聚焦五個樹種,包括相思樹、櫸木等二種闊葉樹,香杉、臺灣杉與臺灣肖楠等三種針葉樹,正著手進行優質造林苗木培育,未來人工林造林將可採用經過育種選育的優質苗木,該苗木培育預計明年陸續進入人工林,三至五年內可擴大進行人工林的商業栽植。臺灣肖楠、香杉、臺灣杉、臺灣櫸木與相思樹等都是臺灣的原生種,常用來製作家具、地板材、結構材等,在目前市場價格名列前茅,具有高經濟價值以及適合臺灣地域環境、生長快速等多重優勢,其中香杉、臺灣杉更符合經濟性人工林,以每年每公頃20立方公尺的生長收穫,最終30年可收穫可達預定之高經濟效益條件。

圖1.左-臺灣杉於棲蘭山之原生母樹、右-臺灣杉於南投人倫之嫁接營養系種子園
圖1.左:臺灣杉於棲蘭山之原生母樹、右:臺灣杉於南投人倫之嫁接營養系種子園
圖2. 左: 蓮華池研究中心臺灣肖楠種子園。右:臺灣肖楠種子園後裔林
圖2. 左: 蓮華池研究中心臺灣肖楠種子園。右:臺灣肖楠種子園後裔林
圖3.左:相思樹選育大埔19號母樹單木材積2.5 m3。右:臺南照興相思樹種子園
圖3.左:相思樹選育大埔19號母樹單木材積2.5 m3。右:臺南照興相思樹種子園
圖4. 左- 相思樹木材多重利用。右-臺灣杉製成書櫃
圖4. 左: 相思樹木材多重利用。右:臺灣杉製成書櫃

林業試驗所也指出,人工林經濟造林栽植樹種不應過於複雜,導致目標無法集中,而造成生長參差不齊與蓄積量低。目前國際林業先進國家造林皆以樹種單純、單位生產力提高為發展趨勢,借鏡國際先驅,如瑞士與臺灣同樣俱有多山的地理環境,全國土地面積400萬公頃,林地面積占130萬公頃,其中一半被列為國土保安林,65萬公頃為生產林,生產樹種以雲杉占44%,冷杉14%,水青岡19%等為主,樹種組成即非常單純。此外,瑞士木材自給率近百分之百,每年木材生產量達500萬立方公尺,為臺灣的150倍,而瑞士環境優美,環保成就更在世界首屈一指,可見環保與木材生產本可並行不悖。臺灣追求提升木材自給率,未來以5%的林地面積生產臺灣25%的木材需求,以95%的林地用來國土保安、涵養水源與保育,相信在人工造林與生態保育並進下,必能讓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兩相兼容,創造臺灣人工林發展的新契機。

撰稿人:育林組 鍾振德 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039978分機2011
E-mail:chung@tfri.gov.tw